
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当前正值春耕夏耘最关键的时期,太湖县各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农业生产决策部署,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保障,加快农田水利项目兴修,护航耕耘抓生产,确保种足种满、种在适播期,守护老百姓的“粮袋子”。



近日,大石乡东湖村为已实施的旱改水项目安装提灌设施,做到“建一块、成一块”,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,为粮食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今年,东湖村计划对800余亩土地进行高标农田建设及“旱改水”平整并流转交付给种植大户,实施规模化经营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300亩土地平整交付工作。
“必须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,通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,扶持一批种植大户,开展适度规模经营,发展订单生产,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,推广高产技术,实现农民增收、主体增效、粮食增产、村集体增加积累的目标”。东湖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宋继根介绍道。“把粮食安全责任担在肩上,保质、保量、保长远,我们一定能更牢牢地端稳自己的饭碗,让农民种粮能获利、多得利,敢种粮、种好粮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”。



为了村里千亩农田及时得到流转、不误农时,保障粮食生产安全,江塘乡江塘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徐智慧每日奔波忙碌,联系协调各地种粮承包大户,通过不断与大户实地查看、与各村民组长充分协商,终于得以落实与种粮大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。
目前,田野中的行耕机分散各处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田地耕作,农田现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。下一步,该村将继续做好种粮大户的服务保障,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,助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。



近年来,城西乡幸福村利用资源优势,积极引导大户流转流转农田,建设示范基地,推进稻虾综合种养模式,给小龙虾“搬新家”。
“稻虾连作,比单只种其他的作物,平均每亩要多创收1500到2000块钱。这样农户积极性更高,收成更好。预计今年光“稻虾共作”一项,就能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2.5万元。”城西乡幸福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周俊说道。
目前该村依托安徽省茗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初步建成全县首个小龙虾交易市场,现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2500余亩,建立千亩示范片2个、百亩示范点3个,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。



“五一”小长假期间,迎来水稻育苗的最佳时期。
为抢抓农时,百里镇大竹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曹云芝组织党员干部纷纷下沉田间地头,为农户讲政策、传技术、谋发展,助力春耕生产。走在大竹村的乡村小路上,农田里繁忙的景象处处可见,秧田翻耕、做床、浸种、催芽、打底肥、撒稻种,一一上演。
据统计,大竹村今年水稻种植约有700亩。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,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,村干部多次在乡村振兴夜校和村民小组会上宣传惠农政策,鼓励农户大量发展粮食种植,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。



农时不等人。当前正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更是春耕的关键时期。晋熙镇天台村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,加快对损毁堰渠的测量、登记和修复,确保春耕生产有保障。
“去年7.2水灾使我村大部分堰渠直接损毁,无法正常供水,导致村里500亩农田灌溉困难”。天台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路体球边说边拿着卷尺,走遍田间地头,一一测量受损堰渠,登记造册。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救助资金,加紧除险加固,确保农民春耕生产用水及农田灌溉正常。
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年。现在人人关心的就是灌溉困难。而堰渠的维修,不仅能使农民顺利插秧、播种,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,更能拉近干群关系。”路体球说道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太湖先锋